西城村村貌一角
在河北省鹽山縣東南部,有一座明代古城慶云。慶云古城始建于明代洪武六年(1373年),至1965年3月冀魯分界為縣治592年?,F(xiàn)存衙署二堂、泰山行宮、慶云文廟三大古建距今已歷651年,這些是研究明代建筑的標本。自立縣以來,文脈流長,代不乏人,其著名的有后唐宰相李愚、北宋詩人李之儀,清代詩人劉元宰、崔旭等,影響遍及華夏。據(jù)考證,慶云詩詞有幾千首之多,人們耳熟能詳?shù)摹恫匪阕印の易¢L江頭》就是慶云籍的北宋詩人李之儀所作。
冀魯分界后,慶云縣縣城南遷漳衛(wèi)新河南10公里解集鎮(zhèn),原漳衛(wèi)新河北岸慶云縣址改建制為河北省鹽山縣慶云鎮(zhèn)。古城現(xiàn)有4個行政村:東城村、西城村、東關村、西關村。西城村共有286戶1056人,全村黨員25名,建檔立卡戶12戶19人,已全部脫貧。土地總面積560畝,以種植小麥,玉米為主。
西城村“兩委”負責人劉軍,1971年5月出生,中共黨員,大專學歷。劉軍是清代詩人劉元宰的后人,劉元宰文才出眾,治家嚴謹,且經(jīng)常拯危扶困,深受鄉(xiāng)民愛戴。后人先后有成名者文進士三人,武進士二人,文舉12人,武舉14人,例仕生者無數(shù)。正因劉門一家出此眾多文武之才,時任縣令于乾隆初年將迎熏門街改為會儒林街,此街聞名數(shù)百里,至今仍在使用。
國無德不興,人無德不立。也許是血脈里有著祖先的傳承,劉軍多年來厚德修行,扶危濟困,在村中威信很高。2018年被選為西城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,幾年來帶領西城村走上了一條古城再生之路。
一、加強古城保護,傳承歷史文化
西城村自明代至今文化遺產(chǎn)豐富,街區(qū)有儒林街、鳴珂街、寄青園、小孤山、陳喜故居等多處歷史文物保護單位,同時還有古城墻、古鬲津河遺址、唐代天宮寺遺址以及眾多古樹名木。對這些古跡,劉軍都做了詳細的保護規(guī)劃,并且寫進了村規(guī)民約。儒林街自古就有許多民間藝人、詩人畫家,名人輩出。劉軍整合了現(xiàn)有的人才資源,成立了西城京劇社、鑼鼓隊,挖掘了傳統(tǒng)三弦評書彈唱、車子會、踩高蹺,組織了元宵燈謎詩會、鄉(xiāng)村廣場舞等膾炙人口的民俗活動,進行了《劉氏族譜》和《劉氏慎余堂詩集》的搜集整理工作,極大地促進了慶云鎮(zhèn)歷史文化的挖掘和文旅游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

樹齡達642年的側柏
二、厚德才能遠行
厚德源于對理想信念的堅守,源于對黨性覺悟的錘煉,源于對人格品行的磨礪。前幾年由于村自來水更新滯后,由此產(chǎn)生的水費較高,村民多有怨言。劉軍一方面協(xié)調(diào)鎮(zhèn)政府積極改造自來水設備,一方面獨自繳納了西城村幾年的自來水費,減輕了村民的負擔。由于自己的經(jīng)濟條件較好,多年來堅持給村上20多名年邁老人發(fā)放福利,定期看望老黨員、經(jīng)濟上幫扶貧困黨員。
三、牢記對黨絕對忠誠是共產(chǎn)黨員第一位的政治品格
多年來,劉軍始終把“講忠誠大德,樹忠誠大德,行忠誠大德”作為第一要求,落實到具體工作之中,體現(xiàn)到實際行動上。就任支部書記以來,劉軍始終把黨的組織建設扛在肩上,落實到處。堅持用好主題黨日,落實村干部排班,公開承諾,民主評議,使黨員干部服務意識不斷強化。村“兩委”班子制定了集中學習方案以及“八個一”學習活動計劃,都按時有條不紊地進行。在學習中,遇有感觸頗深的地方,及時記錄,并且寫下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。以教育實踐活動促進中心工作,以工作成績檢驗教育實踐活動成效。加強黨員隊伍建設,一年來吸收入黨積極分子11名,確定發(fā)展對象4名,預備黨員轉正1名,為村內(nèi)工作正常開展夯實基礎。聚力鄉(xiāng)村振興,促進社會主義新農(nóng)村建設,使村集體收入從負數(shù)到完成利潤20多萬元。

四、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,一切從實際出發(fā),走群眾路線
在村重大事項中,劉軍帶領村“兩委”深入村民實際生活,村里無論大事小情都對村民做好及時、公開、透明地宣傳工作,以最民主的方式爭取村民意見,深得西城村廣大村民的擁護和支持。農(nóng)村工作,重在惠民。2023年村北道路年久失修,排水溝塌陷給76戶村民的生活出行帶來了很大的不便。劉軍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協(xié)調(diào)關系,跑辦資金,及時地修建了寬4米、長270米水泥路面,500多米排水溝。一年來,西城村不斷加大環(huán)境綜合治理力度,清理村里村北西側兩個坑塘垃圾;全村27條胡同鋪設了面包磚,共計6100多平方米;綠化了城北鎮(zhèn)政府道路270米,儒林街、鳴柯街1300米,安裝路燈共130盞。
劉軍經(jīng)常說的一句話就是,“村民選擇我是信任我,我就要盡己所能為群眾多辦好事、辦實事”。問起以后工作的打算時,劉軍說,計劃恢復劉元宰府邸的歸寧塘和陳喜府邸的寄青園、小孤山古跡,在兩個池塘內(nèi)栽種荷花、菱角,再現(xiàn)清初歸寧塘和寄青園的風華;恢復咸豐四年《慶云縣志》古城地圖上的老烏山,在此河堤處加強綠化,建成鬲津詩園;抓好鄉(xiāng)村振興工作,把黨和政府的各項惠民便民利民政策落到實處,爭取在全村經(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各方面取得好成績。
(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慶云鎮(zhèn)西城村供稿)
《中國村莊》雜志 第11期 村莊故事